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媒体关注】穿越西风带体验失重 比宇航员更痛苦——身为集大老师的他参与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2日 00:00 作者: 访问量:

您知道极地考察船“雪龙”号的“心脏”在哪里,维护“心脏”的人是谁吗?

日前,集美大学收到一封来自“雪龙”号船长和轮机长的感谢信,信中对轮机工程学院老师吴天鑫以大管轮身份参与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圆满完成任务表达感谢。

在158天航程中,吴天鑫日思夜想的就是主机的平稳运行。主机就是“雪龙”号的“心脏”,而吴天鑫就是维护这颗“心脏”的“护心人”。

工作在四层楼高主机内发现三厘米裂缝

和人们想象中晒得黝黑的船员不同,吴天鑫皮肤挺白,但他拥有10年在商船上工作的经历,还获得了轮机长证书。“轮机长总是在船舱内和机器打交道,所以皮肤才没变黑吧?”吴天鑫笑说。

去年11月7日,他被集美大学推荐作为“雪龙”号的大管轮赴南极参加科学考察。在船上,大管轮是轮机部门的二把手,仅在轮机长之下,职责是密切关注轮机设备运行状态,尤其是主机的维修保养。“主机之于船,相当于心脏之于人,只有它正常运行,船才能航行顺利。”吴天鑫介绍,“雪龙”号肩负科考使命,他和轮机部门工作人员日夜轮班值守各种设备,以确保万无一失。

今年1月,“雪龙”号轮机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现,机械周围的冷却水在不断减少。通过排查其他机械,工作人员没发现漏水的情况,只剩下主机的“嫌疑”最大。作为“雪龙”号的“心脏”,主机高约15米,有四层楼高,内有6个气缸,结构复杂。吴天鑫拿着手电筒,钻入漆黑一片的气缸中逐一检查。“我在两个缸壁上发现了水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天鑫至今很激动,他说,气缸内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若是渗水,极容易挥发,因此,找到水痕不容易。

确定了主机两个气缸渗水,吴天鑫和同事继续查找裂缝,最终在两个气缸的排气阀上分别找到三厘米的小裂纹。吴天鑫说,别看只是这么小小的裂纹,水由此渗进气缸,与柴油中的硫化物混合,形成硫酸,会对缸壁进行腐蚀,若发现得晚,气缸“罢工”,换气缸得花十几万美元,主机运行起来也会很吃力,船很可能就走不动了。

吴天鑫立即化身“外科医生”,为“心脏”开刀做手术。此时,“雪龙”号正在南极进行科考,更换排气阀意味着必须停航。为了不浪费一分一秒,他和其他工作人员分工协作,经过6个小时的连续工作,2个气缸排气阀被换下,主机重新正常运作。

经历风大浪高,连续三天体验失重超重

尽管吴天鑫经验丰富,但在“雪龙”号上,有些情况他也是第一次遇到,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穿越西风带。他回忆说,到达西风带前,大家就被通知,要收拾并绑好所有物品,但即使有了心理准备,现实情况仍超乎他的想象。

“大风8级,浪高5米。”吴天鑫说,船被大浪不停拍击,浪花一次次淹没甲板,又快速退去。和以往的左右摇摆不同,这时船随着大浪上下颠簸震动,人们就像坐过山车,三秒钟内经历失重、超重,而这一坐就是连续三天,比起宇航员漂浮失重的状态,可能还更痛苦。“我们要走路,只能抓住把手,一步步向前挪,好多人连饭都吃不下了。”

【趣闻】

在南极踢球

企鹅跟着跑

南极科考的行程艰苦,但大家也会苦中作乐。吴天鑫忘不了春节时,科考人员和船员自编自导出二十多个节目,合排了一个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大家还会在南极的冰雪世界里踢足球,引来企鹅好奇围观,甚至有一只企鹅总跟着吴天鑫跑,他往东它也往东,他往西它也紧随其后,十分逗趣。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