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2021年1月14日,厦门市海洋腐蚀与智能防护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获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批准,正式挂牌运营。
实验室以国防973首席科学家领衔,组建了26人的高层次研究团队,20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国家级专家4人,拥有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技术首席,团队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近三年,引进双聘院士1人、闽江学者2人, 7人晋升教授、9人晋升副教授,培养硕博研究生共23名。
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4项,国家级6项,省市级以上33项。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2项,发表SCI/EI论文42篇,获软件著作权和授权发明专利28项。在海洋涂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成果。实验室主任承担国家重大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2项,纵向项目经费5226万元。
二、组织结构
实验室在厦门市科学技术局的领导下开展科研与学术活动,依托单位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实验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聘任学术委员会委员7名(含主任1名、副主任1名)。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组织机构图如下图所示。
三、研究方向及硬件条件
主要开展如下研究:
(1)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系统地开展材料体系在海洋(深海)模拟环境中的腐蚀机理,构建材料体系深海腐蚀的环境谱;开展阴极保护数值模拟优化设计和远程控制技术研究,为海洋装备的可靠安全服役提供技术保障。
(2)智能海洋涂层体系。设计制备智能高分子聚合物、微纳米开关容器,设计开发智能防腐涂层;开展涂层表面生物附着过程研究,设计开发主动防污减阻涂层。
(3)先进功能材料。设计开发雷达吸波涂层材料,减振降噪材料与结构,开展材料表面功能化研究,设计开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4)摩擦磨损与润滑防护技术。针对海洋装备动力系统和关键构件,探明摩擦磨损破坏机理,开发界面高效智能润滑与智能防护新技术。
四、软硬件条件
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总面积超过14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值2000余万元,软硬件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海洋腐蚀防护测试与模拟系统、智能涂层设计与制备系统、先进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系统和摩擦磨损与润滑智能防护技术开发系统,设备满足实验室各研究方向的需求。
五、开放交流活动
实验室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宗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承办5次全国学术会议,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技术交流,开展了有效的科研合作与对外测试服务工作,促进了实验室研究水平的持续提升。
六、成果转化
实验室注重成果转化,形成了环保高性能重防腐涂料、船舶防污涂料、船用润滑添加剂、纳米功能材料、阴极保护模拟优化设计等技术,保障了大型水面舰艇、深潜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港工、码头等设施的安全服役和技战术性能的发挥。为厦门市、福建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其部分技术难题,体现了实验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实验室研制开发的先进海洋防腐防污技术对于厦门的船舶修造业、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保障和保值增值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
实验室开发的先进防腐防污技术,保障我国海洋装备技战术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开发的先进特种功能材料将保障军用设施的隐身性能、支撑民用设施电磁污染防治和低噪音设计目标的实现;开发的系列纳米复合船用润滑添加剂,可适用于燃用低硫燃油的船舶柴油机,对减少船舶排放,实现舰船的绿色运维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和经济效益。
实验室成果将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升级换代、保障福建游轮游艇业的修造质量、支撑海洋工程装备的集约发展、避免海上牧场设施的生物污损危害、提升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的发展。